陈湘波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1994年即参与了关山月美术馆的筹建,并于2008年开始担任馆长,在他主持美术馆工作的十多年间,关山月美术馆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关山月美术馆在建馆之初就开始探索从美术展览馆到美术博物馆的转型,随着时代的变化,美术馆的收藏、学术研究、审美教育功能不断得到了强化和发展。当前,我们明确地认识到美术馆是以收藏为基础、研究为龙头、展览为载体、以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审美教育为目的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务机构。”陈湘波说,今后将要把关山月美术馆打造成为集展览、教育、文化、休闲、餐饮、画廊于一体的生活体验平台。
美术馆更应是一座生活体验馆
美术文化周刊:美术馆应该是怎样的一个场所?
陈湘波:我认为美术馆不仅是观看展览的地方,它更应是一种生活体验馆,是城市文化创意的孵化器。关山月美术馆早在2007年初,就已经在全国率先向市民免费开放,但免费开放其实是很基本的服务,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市民的需求。在我看来,美术馆的教育功能不同于学校的强制性,它更像一个超市,可以给市民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东西的空间。因此,它需要营造一种文化氛围,用展览带动文化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此,关山月美术馆正在探索强化各种配套设施的可能性,比如增加一个开放的、专业的艺术图书阅览室供市民免费阅览;引进一家高端艺术类专业书店,销售艺术衍生产品和专业书籍,其中包括美术馆研发的特色纪念品;增设咖啡馆、茶馆这样的休闲场所。这些公共文化休闲服务的场所,将探索引进专业队伍进行管理,尽最大努力满足市民文化、休闲的要求。
美术文化周刊:美术馆要如何吸引公众并真正进入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呢?
陈湘波:美术馆进入公众的日常生活是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行为,我们不可能期望一夜之间公众就爱上美术馆。美术馆要吸引公众,使他们把看展当成日常生活的习惯,首先就要求我们能提供高品质的展览和良好的环境与服务。这些年我们都很注重展览的学术品质,注重学术性与普及性的结合,了解公众想看什么,让公众欣赏展品的同时也能读懂作品。在具体的展览中,我们会制作详细的作品背景说明,还定期安排专业人员与义工对展品进行讲解,此外,还会在每次展览时都设立观众意见本,给公众一个表达意见以及和我们沟通的渠道,通过这些措施拉近美术馆与公众的距离。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