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湘波先生的画给人一种“显事物天趣,寻文境本源”的感觉,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绘画世界中去寻找其中的意蕴……
记:您的工笔画一直为大家所熟知,而香港展览的作品以写意画居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陈:大家对我的工笔画比较熟悉,实际上我也一直有画写意画。尤其这些年来工作比较忙,为了不放弃画画,一有时间我就坚持画些写意画,让我没想的是,很多朋友很喜欢我的写意画,有了大家的鼓励和需求,自然也就画得比较多。工笔画和写意画其实是互相补充的,尤其对我个人来讲更是这样。我认为中国的工笔画从某种意义来讲也一种写意,只是作画的方式不一样而已,工笔画制作的成分会更多一些,但它表达出来也是对中国传统意境的一种追求。工笔、写意这两条路我会继续走下去。当然,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也会关注当代艺术的发展和现状,甚至也做一些比较当代、探索性的作品,参与一些当代的艺术活动,还会组织一些当代艺术活动,比如说“开放的水墨展”等。
记:您五月份的博客发布了最新的作品:《丛林双雄》、《风和日丽》、《荷塘新雨后》,能说说这几幅画的创作经过吗?
陈:工笔画创作跟写意画不一样,工笔画更讲究制作的程序和过程,由于工作和时间的原因,我画得更慢的。这几张作品其实有的已经画了2-3年了,最近准备出本画册就把它们拿出来改和画。《风和日丽》画的是一种热带植物——曼陀罗,1985年在西双版纳看到曼陀罗后一直想画却一直没有画,后来把那些素材拿出来再创作。创作《丛林双雄》是很偶然的,有些朋友喜欢老虎题材,我也有兴趣,就画了一些。至于《荷塘新雨后》是因为我特别喜欢荷花,一直都在画荷花,一方面是因为我是湖南人,另一方面是因为荷花所包含传统文化内在的东西比较厚,我也特别喜欢它的那种风韵和感觉。
记:您如何看待中国工笔画的发展?
陈:两宋是中国绘画史上巨大嬗变的时期,在这以前,中国绘画的形式主要是工笔画,特别到了两宋宫廷工笔院画盛行一时,树立了“精致缜密”的院体工笔风格,然而这种“精致缜密”的院体工笔风格主要由专业画工掌握,而专业画工在重视文人的中国社会地位较低,因此,较有社会地位的文人大都对之持看不起的态度;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思潮的变化,米芾、苏轼所提倡的文人墨戏,在当时又别树一帜。他们把绘画作为一种消遣,追求的是一种品味、一种生活的方式,而看不起工笔画、包括院体工笔画。同时这些文人,掌握着话语权,画工笔画的大部分是工匠、画师,他们没有这种话语权,这样,到宋以后,工笔画没有写意画那么盛。加上它画起来有难度,一般人也不容易介入,也就慢慢的边缘化了。上世纪以来,中国工笔画开始了复苏,新的格局逐步形成,工笔画表现力也更加宽泛,语言更加丰富。它可借鉴的语言资源也较为丰富。比如,西方现代艺术绘画语言也可以借用,中国传统绘画的资源也可以借鉴,民间丰富的绘画资源也可以被吸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笔画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
尽管现在工笔画的发展比较快,但目前还没有涌现太多的精品力作,我想将来工笔画会有更多的形式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记:在绘画道路上对您影响最大的人是谁?能谈…谈他对您具体的影响吗?
陈:人生中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人对自己产生影响。这是每个人生经历中的宝贵财富。我读中学的时候是读了一本书,司徒乔太太冯伊湄写的《未完成的画》,这对我学画有很大的影响,挑起我对艺术的好奇心,也疯狂的要学画画。随后跟钟增亚老师学画画,这是一位让我敬畏的老师,他使得我对人生有了目标。
在我到广州美术学院学习的时候,除了陈章绩、林丰俗、陈振国外,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却是邹传安老师。当时广州美术学院请他来上课,他的传统文化的学养很深厚,在工笔花鸟画的探索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我们有了二十多年的交往,对我的工笔画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对我人生影响最深的还有关山月先生。关老是个很自律、胸怀宽广、顾全大局、有很高追求的一个人,他这方面对我产生的影响很大。他说:人做事情,不要太计较,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
人生的道理实际都是很朴素的,但是当你接触到身边的一些鲜活的例子时,你的感悟会更深刻、会大不相同……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