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陈湘波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关山月美术馆—颂雅风采访

2013-08-01 14:51:15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记者:首先想请您介绍一下此次馆藏展的主题是如何选定的?

  陈湘波:关山月美术馆从建馆以来就确立了两个学术的品牌,一个是关山月与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研究和展览,另一个是当代设计艺术展览和研究,这也是基于我们馆的馆藏特点和平共处所在定位来确定的。

  首先,我们是关山月美术馆。关老把他一生系列的作品,共813件都捐给了我们,时间跨度从上个世纪30年代到2000年。我们在研究关老艺术的同时,也关注关老同辈的艺术家,对活跃于20世纪与关山月同时代的美术家的研究和关注,既能使我馆关山月研究获得了历史的厚度和时代的纵深,也为20世纪是后期中国美术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所以关山月和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研究就成为我们馆展览、学术研究的一个品牌,或者说一个学术的方向

  其次,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城市,深圳依托迅速发展的经济和毗邻香港的信息与技术优势,30多年的发展,创造了现代城市建设的奇迹,使得当代设计产业在这里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并形成了与商业结合的当代设计文化,不仅涌现出一批具国际影响的著名设计师和品牌设计公司,还通过组织包括港澳台设计界参与的全国性设计展览与竞赛。“'92平面设计在中国”、“'96平面设计在中国”展,是中国平面设计史上的重要展事。作为深圳城市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关山月美术馆建馆以来一直关注当代设计艺术。

  1999年,关山月美术馆承办了“第九届全国美术展览艺术设计展”,这是首届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在中国艺术设计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展览。在展览作品的评审期间,评委们就现代设计的学科概念、内涵及分类,进行了深入探讨。从此,开启了关山月美术馆从学术角度关注设计文化的新视野。

  在2006年,我馆秉持“缔造新的传统,创造活的文化”的宗旨,适时提出把“当代设计艺术的研究和展示”作为新的学术定位之一,成为了国内最早将“当代艺术设计研究和收藏”纳入学术视野的美术馆。在2005年、2007年、2009年和2011年,我馆又相继推出了“'05平面设计在中国展”、“'07平面设计在中国展”、“'11平面设计在中国展”,进一步深化了在当代设计艺术方面的探索。因为我们发现,设计跟深圳这个现代城市,跟我们生活的关系特别密切,我们生活中所有的东西都跟设计相关,所以我们抓住了当代设计,其实也是抓住当代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抓手。所以这些年我们除了举办了全国美展的设计艺术展之外,还举办了如2009年的“霍尔格•马蒂亚斯海报作品展”,2010年的“秋山孝插画海报展”,还有去年的“佐藤作品展”等国外著名设计师的作品展,并且通过这样的展览丰富了馆藏。2008年11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深圳加入创意城市网络,并授予“设计之都”称号,成为该网络的第16名成员,也成为中国首座加入该网络、并获得认证的城市。2009年,在关山月美术馆又承办了“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设计艺术展”,同时还举办了“共享的空间——2009(深圳)国际设计论坛:全球化背景下设计价值的反思与前瞻”,邀请国内外专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六个“设计之都”的代表一道,就设计对于全球资源共享的价值、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设计伦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关山月美术馆十多年来在当代设计领域的研究和展示方面所做的成功探索,为中国当代设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奠定了关山月美术馆在中国当代设计领域的学术地位。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司决定将中国最重要的设计展览和赛事——“首届中国设计大展”放在深圳举办,是对深圳设计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作为具体执行单位关山月美术工作的信任。“中国设计大展”的成功举办,更集中展示了中国当代设计创作繁荣发展的面貌,充分体现了中国设计师们对设计文化的思考与探索,也昭示着未来设计事业的发展方向。

  记者:通过这次10大美术馆馆藏展的交流,您觉得我国美术馆在馆藏方面有没有哪些进步?

  陈湘波:严格来讲,在上世纪90年代,关山月美术馆成立之前,中国的美术馆更倾向于展览馆,许多美术馆基本上没有自己明确的学术定位,把美术馆当成美术展览馆来做。

  在关山月美术馆建馆之初,我们就意识到这个问题,非常明确美术馆应当是美术博物馆,而非仅仅展览馆。当时关老的这一批的捐赠给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就慢慢地围绕这些藏品做点事情。大约2000年之后,像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许多美术馆开始转型,越来越注重馆藏的研究,及相关展示等工作。作为老馆他们在提升我国美术馆馆藏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97年,仅我们广东就开了3家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广东美术馆、还有何香凝美术馆。这几个馆立足广东,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离香港近,当时都把馆藏研究,以及本地艺术的收藏和对当代艺术发展的关注作为一个重要方向。

  记者:您认为目前在馆藏这一块还存在哪些问题呢?

  陈湘波:最大的问题应该说是机制的问题。在国外,有许多社会基金会的支持,或者个人捐助。现在,国内经济发展还没达到国外这种水平,还不能很好地匹配社会资源、或通过税收等政策来引导的社会力量的捐赠。目前我们美术馆的馆藏经费主要是国家财政经费,艺术家及艺术家家属的捐赠,是我们馆藏的主要来源,所以仅靠政府资助的资助,支持绝对是有限的。

  记者:目前经费问题是制约馆藏扩充的重要障碍?

  陈湘波:对,经费是一方面,其实关键是机制。政府的资金是有限的,更多的会用在关系民生,或者国家重大建设上面。我想如果能够像国外建立各种社会基金的话,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资助。其实在国外,政府都是很穷的,他的钱都用在重要的事情上,而我们的政府什么都在管。

  记者:购藏这块,每年的购藏资金是多少?

  陈湘波:每年有三四百万,其实是很少的,这些资金大多数是以捐赠奖励的形式给到艺术家,跟他们市场价相差甚远,我想全国可能都是这种状况。除此之外,我们也会有专门的购藏,但是价位都会谈得很低,因为被美术馆收藏自己的的作品,也是艺术家的一种荣誉。

  记者:在关老的收藏这块,我们还有在不断补充吗?

  陈湘波:也在做,这些年陆陆续续收,但困难还是比较大,因为关山月的作品现在市场价格很高,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我们多是收一些小作品、还包括许多文献,因此馆藏的作不止800多件。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仓库的硬件设施情况。

  陈湘波:我们在建馆的时候就建造了一个约400平米,恒温恒湿、智能化的画库,应该说完全按照现在国际美术馆的的标准建立的。

  记者:目前典藏部的主要工作和人员配备是什么情况?

  陈湘波:我们典藏部大概有七、八个人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仓库的管理和藏品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目前正在着力打造数字化画库。

  记者:咱们典藏和研究部门是合在一起的?

  陈湘波:藏品研究就放在典藏部,现在政府批给机构的设置是很少的,所以我们就把藏品研究与放在了典藏部,这样也方便在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收藏,在收藏的基础上开展我们的学术研究,相互促进。

  记者:藏品的研究,学术梳理还有文献整理这块工作开展情况是什么样的?

  陈湘波:15年来我们一直坚持馆藏研究的工作,围绕关山月的艺术展开的研究,我们也做了很多,如围绕关山月创作的反映新中国建设的作品,同时选取其他艺术家包括李可染、傅抱石等艺术家相同题材的创作设立课题,进行研究。每年都会根据馆藏提出课题。举办了包括:“激情岁月——****诗意和革命圣地作品专题展”、“建设新中国:20世纪50至60年代中期中国画专题展”、“石破天惊:敦煌的发现与20世纪中国美术史观的变化和美术语言的发展专题展”、“异域行旅: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画家国外写生专题展”(等系列学术专题展。围绕展览,我馆还组织了不同规模的学术研讨会近20场,出版了反映我馆学术研究成果的书籍20余种,包括《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丛书•激情岁月:****诗意和革命圣地专题展》、《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丛书•建设新中国:20世纪50至60年代中期中国画专题展》、《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丛书•石破天惊:敦煌的发现与20世纪中国美术史观的变化和美术语言的发展学术专题展》等;我们所关注和探讨这些学术课题,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大多数中国人提供了一个精神想象的图式和共享的形象系统。因此对这些课题的探讨使得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的历史意义、价值乃至局限性都在这里得到必要的关注。

  记者:研究成果是否会和馆藏展结合?

  陈湘波:对,我们都会结合每次的研究课题,做一个相同主题的关老艺术的专题展,同时邀请其他著名同代艺术家的作品同时展出,做一个对比性的研究。

  记者:设计这块我们做的研究工作主要在哪方面?

  陈湘波:设计方面我们做了许多工作。比如2011年,我们与中央美术学院合作,做了“中国设计之窗——20世纪中国平面设计文献展”;承办了第九届、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设计艺术展,在十一届全国美展设计艺术展举办的同时,我们还筹办了以“共享的空间——全球化背景下设计共享价值的反思与前瞻”为主题的设计论坛;2003年起我们还举办了“平面设计在中国”这样全国性的专业设计竞赛,其中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我们都收藏了。

  记者:这些通过展览收藏的设计作品,其利用率是怎样的?

  陈湘波:我们通常会做一些巡展,或者交流展,像这次的十大美术馆馆藏展,我们也拿出了我们平面设计方面的藏品。我们每年会做一到两个项目,把我们的藏品带到国外,做一些交流展。

  记者:目前关山月美术馆馆藏展的比例有多大?

  陈湘波:馆藏展的比例大概会占到20%,比例不是很大,但是多数是比较长期的陈列展,或者是学术研究成果展。别看数量不大,实际上在经费的投入,人力的投入,可能会占到80%,筹备的时间也很长。

  记者:目前每次馆藏展的展期大概是多长?

  陈湘波:我们叫做常设展览,一般展期是一年,每年根据不同的专题轮换。

  记者:相对而言,临时性的展览更换的比较快。

  陈湘波:但投入比较少,馆藏展一定是在研究基础上做的,不是随便拿出来展的。

  记者:接下来2013年有没有哪些馆藏展的计划呢?

  陈湘波:一个还是关老研究展,今年要有一个提升。另外计划还有一个深圳设计30年的文献与馆藏展,力图通过这个展览反映出深圳设计,乃至中国设计的面貌。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陈湘波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