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您就任馆长的到现在,关山月美术馆发上了很多变化,无论是观众流量还是展览的品质,在您看来,经过修缮重新与观众见面的关山月美术馆,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陈湘波:我是从1994年就参与了关山月美术馆的筹建,熟悉这里的一切,也对美术馆充满感情。2008年4月我开始担任馆长,时间并不长,要说关山月美术馆的变化,主要是因为馆舍正处在维修改造的阶段。关山月美术馆建成于1997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展览设施较好的美术馆,符合当时中国的美术馆的主要功能是以美术展览为主有要求,而关山月美术馆在建馆之初就开始探索从美术展览馆到美术博物馆的转型,随着时代的变化,美术馆的收藏、学术研究、审美教育功能不断得到了强化和发展。当前,我们明确地认识到美术馆是以收藏为基础,研究为龙头,展览为载体、以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审美教育为目的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务机构。随着美术馆的功能紧跟时代的发展发生着变化,原来的关山月美术馆在学术研究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空间和设施就显得严重不足。这次改造,我们主要增加了公共服务、专业图书阅览室及20世纪中国美术文献库等设施,其它还有残疾人通道、残疾人卫生间、哺乳间,以及各种必要的休闲设施,改造后的关山月美术馆不仅更加方便各类人群,而且在环保节能、消防安全方面,也尽力按照国家最新的技术指标的规范全部重新安装设置。目前工程已到了冲刺阶段,力争在8月底完工,早日对广大市民开发。
我认为,美术馆不仅是一个观看展览的地方,而且应该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高雅场所,是城市文化创意的孵化器。在我看来,美术馆的教育功能不同于学校的强制性,它更象一个超市,可以给市民们一个自由选择的自己喜欢的东西空间,让他们就像逛超市一样,喜欢什么,选择什么。与过去高高在上的艺术殿堂不同,今天的美术馆已经越来越多地深入人们的生活。因此,它需要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将文化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此,经过修缮重新与观众见面的关山月美术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探索强化各种配套设施的可能性,比如增加一个开放的、专业的艺术图书阅览室,市民可在此免费阅览我们馆藏的大量艺术专业书籍、资料;引进一家高端艺术类专业书店,销售艺术品衍生产品和专业书籍,其中也包括美术馆开发的、有我馆特色的纪念品;增加咖啡馆、茶馆这样的休闲场所。这些公共文化休闲服务的场所,将探索引进专业队伍进行管理可能性,尽最大努力满足市民文化、休闲的要求。
同时,我们好将探索延长服务时间的可能性,比如,星期一不再闭馆,平时的开馆时间也考虑适当延长,市民将可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在美术馆度过。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了解信息,我们将对关山月美术馆网站进行全面改版,今后,市民不仅可以通过网站了解展览资讯,而且可以在网上观看展览。当然,这肯定不如亲自到美术馆来看过瘾,不过也为工作繁忙的深圳人提供了一种了解美术信息的途径。
2、当下我们的艺术生态结构在不断变化,都市化进程加速等现象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美术馆。您现在会用那些关键词来描述现在的关山月美术馆?
陈湘波:如果一定要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我们馆,那就是“关山月、深圳城市特色、文化休闲”。当然研究、收藏、展示、教育和推广是美术馆的基本功能,在具体的美术馆工作中还有就是活力、创意、人才、人性化服务。
3、长期以来,我们都在强调的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近两年这项工作关山月美术馆的开展有哪些新变化,您觉得哪些措施是最切实有效的?在全国实施的博物馆“免票”进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譬如人满为患、展品被破坏等等,关山月美术馆在这方面有什么特别的企划?
陈湘波:服务观众、服务美术家是美术馆工作的根本目标和生存的基础。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国家之间、城市之间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关山月美术馆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机构,就是要使市民的文化权利得到保障,市民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也就是要让生活在深圳土地上的人们,无论他们是常住还是暂住,无论是公务员还是劳务工,在这里都能感受到对深圳的认同感、亲近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应该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深圳是走在前面的,关山月美术馆早在2007年初,就已经在全国率先免费向市民开放,你说的在全国实施的博物馆免票进程中出现的人满为患、展品被破坏等问题是很可能出现的,但在我们馆没有展品被破坏的事情发生,人满为患是有的。为了保证免费开放后服务的质量,我们改变原有的工作观念,加大了对场馆的日常管理力量,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而且我们还建立了全国最规范的美术馆文化义工队伍,现在有100多名注册义工,也是目前唯一被深圳义工联认可的文化义工团体,在美术馆免费开放后,这支义工队伍起了很大作用。当然,我们也发现馆内设施条件和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免费开放后的新要求,比如我们缺少残疾人通道和观众电梯,缺少相关的公共服务空间等等,所以我馆在去年8月份开始了全面的维修改造,我相信装修完工后的关山月美术馆将会令大家耳目一新,将会提供一个更现代、更科学、更全面的服务给观众。
4 、美术馆如何真正进入公众的日常生活中?
陈湘波:美术馆进入公众的日常生活是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行为,我们不可能期望一夜之间公众就热爱上美术馆。我欣慰的感到,十年来我和我的同事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现在,观众的数量和质量都在发生变化,都在增加。美术馆要吸引公众,使他们把看美术展成为日常生活的习惯,首先就要求我们能提供有好的、高品质的美术展览和良好的环境与服务。这些年我们都在注重展览的学术品质,注重学术性与普及性的结合,了解公众想看什么,让公众欣赏展品也懂得作品。在具体的展览中,我们会有具体详细的作品背景的说明,还会安排专业人员与义工进行讲解,在维修改选重新开馆之后,我们还会在每次展览时都设立一个观众意见本,给公众一个表达意见,以及和我们沟通的渠道,通过这些措施拉近了美术馆与公众的距离。这些年我们还走出美术馆,强化公共服务的工作,比如,作为我们馆品牌的公益性学术讲座 “四方沙龙” 活动,已成为广大市民关注的学术活动,现在每年都将确定一个年度主题,今年的主题是“设计•城市•生活”,为此,我们邀请了不少设计界的专家学者来进行讲座,并将出版相关文集;我馆每年都会策划十多次展览讲座进社区、进学校的活动,我馆的“第二课堂”通过几年的努力已获得广泛的社会赞誉。这措施对美术馆进入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当下的经济危机可能会提供一个契机,就是更加注重艺术创造本身的力量。我们也了解到关山月美术馆一直在展览的学术性上苦练内功,您觉得现在的美术馆展览格局离您的目标还有多远?我们每年的自主策划的展览和外展比例现在是多少?美术馆装修后有什么新计划?
陈湘波:我想,当下的经济危机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冷静下来,思考和探索具有文化软实力的发展问题的契机。关山月美术馆的学术定位是由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品质以及馆藏特色决定的,重新开放的关山月美术馆将继续以关山月艺术与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研究和展示、当代设计艺术研究和展示为主要学术方向,努力打造具有我馆特色的关山月艺术研究和展示、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研究和展示的学术品牌;着力在建设“设计之都”的框架下,打造具有深圳城市文化品格的设计艺术研究和展示的品牌,同时也要兼顾国际文化交流。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9月将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这是五年一届的最重要的国家级展览¬¬。从1999年开始,全国美展首次设立设计艺术展区,就是由深圳提出倡议,并由我馆成功承办的一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的艺术设计展事。2008年深圳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加入国际创意城市网络联盟,成为国内首个获得国际“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为向献礼,进一步推动和提升深圳的“设计之都”建设,扩大深圳的国际影响力,今年9月重新开馆后,即将在我馆举办“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设计艺术展”。
今年还有一个展览是与丹麦林冠画廊合作的丹麦艺术家弗兰德森作品展,我馆与北欧国家的艺术合作由来已久,此前几年都有相关展览,我们希望把这做成一个国际间的系列交流展。另外,20世纪中国画名家学术研究系列展,今年将举办黄叶村画展,这个画家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但当年曾经很有影响。挖掘历史,保存20世纪美术资料,将是我们进行20世纪中后期美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6、在一部分媒体的概念中,陈湘波是一个具有学术视野的当代艺术家,您入主关山月美术馆,让这个传统的老馆充满了当代的生机,您对此怎么看?如何真正的在坚持我们传统的基础上,在美术馆的当代创造上作出文章?
陈湘波:我只是一个具有美术学院专业学习背景的美术馆从业人员,说不上是当代艺术家。我当然希望做一个纯粹的艺术家,但从我参与关山月美术馆的筹建到现在十多年来,伴随着中国美术馆事业的发展而成长。现在担任关山月美术馆馆长,无疑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也使得我将大部分的时间都将用于美术馆的业务和行政事务之上,同时,我相应地要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当然,社会工作的增多也从另一方面丰富了自己。
像我这样具有专业背景的人担任美术馆馆长可能对美术馆的学术要求更严格些、把握得更准些,对同事的业务要求也会更高。这一方面让大家工作可能更繁重了,但我感到同事们对业务的兴趣也更浓,大家谈起工作和业务都很兴奋,这可能和我与他们长期的交流有关系。在美术馆实际工作中,不仅着力培养本馆的专业策展人和研究人才,还要要鼓励和提倡理性的怀疑和批判;要尊重个性,宽容失败,鼓励敢于探索、勇于冒尖。所以就有了目前较活跃的学术气氛,有了一个相对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这同样要感谢我的同事们对我的信任。
我馆一直关注关山月艺术的研究与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研究,值得心慰的是,这些年来,由我馆主持策划的关山月美术馆20世纪中国美术系列研究课题,已成功地举办了5次系列学术专题活动,整个活动以其策划的创新性、学术定位的科学性,体现了较高的专业水准,得到美术界的广泛认同。当然,我们也关注当代,特别是我们一直重视当代设计艺术研究,这是由深圳城市文化特色决定的。我们也鼓励年轻的策展人以开放的心态关注当代,研究当代,策划了系列的当代艺术展,未来大家将看到我们在这方面做的更多的工作。我想对于一个美术馆而言,既要注重传统、立足传统,也要直面当代,这是对一个现代美术馆的必然要求。
7、我们的典藏工作三年来有哪些新变化?深圳每年在美术馆收藏上有多少资金支持?我们主要的收藏方向是什么?2009年我们在美术馆合作中有什么新的计划?
陈湘波:在十多年的美术馆工作中,我深深地感觉到美术作品的收藏和现代中国美术史资料收集的困难。我们应该看到美术作品的收藏,其实质应该是国家美术馆以经济手段引导和扶持美术创作,以及为国家积累文化财富的重要方式。因此,对于美术作品的收藏,对于20世纪中国美术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已成为我馆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但实际上我们做得远远不够,尽管美术作品的收藏已得到深圳市宣传文化发展基金的资助,有了不少的改善,理论上每年的收藏资金有300多万人民币,但是操作的程序却不符合实际,因此,开展收藏活动还存在的一些瓶颈。
当然我馆的收藏是以关山月先生艺术和20世纪中国美术精品收藏为主要方向,近年来,也收藏了一批海外油画精品,其中一部分是俄罗斯的绘画作品。除此以外,我们还开始关注当代女性艺术家的创作,收藏了部分女艺术家的优秀作品。
另外我们馆还配合深圳市提出的打造”设计之都”的文化发展战略,通过展览策划,国际学术交流等形式收藏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设计作品,其中包括德国著名设计师马蒂亚斯及日本著名设计师秋山孝的海报作品,他们的作品在当代设计领域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本着积极进取的开放心态以及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一定会为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积累更多的艺术财富。
新开放的美术馆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准备探索对民间美术收藏品托管的可能性。深圳有不少的民间收藏家,收藏着很多高质量的美术作品,但是他们不可能有设备齐全的库房空间和专业的保管技术。而美术馆所具备的藏品托管功能,一方面可以把他们的藏品托管在美术馆,解决他们收藏的困难,另一方面美术馆又能够整合民间美术品收藏的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资源从事展览和学术研究,达到共赢局面。实际上,早已经有民间收藏的美术作品托管在我馆。2006年,深圳收藏家花费一千多万人民币拍得的关山月的《迎春图》就一直就托管在我馆,并曾在我馆“建馆十周年纪念展”上展出,充实了该展览的内容。目前,还有很多的收藏家希望美术馆能够提供民间美术品收藏的托管的项目。因此,我认为这种探索将是可行的,也是有益的。
8、当下的金融危机对艺术品市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很多艺术家明确表示自己的生活因为这场危机变化了。吕澎的看法是“市场拯救了当代艺术”,您对此怎么看?市场对当代艺术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 如果用一句话来判断艺术的价值标准的话,您会怎么定义有价值的艺术?
陈湘波:我一直坚持这种样的观点,一部艺术发展史,背后就是一部艺术赞助史。艺术形式、趣味的变化往往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阶段相联系,谁控制了社会经济资源的分配,就会对艺术发生影响。从早期人们对自然、对神灵的敬畏,在人们满足基本的生活后,就会通过一些原始的艺术活动、宗教活动来寄托精神的希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皇权、神权的出现,掌权者就会运用自己控制的经济资源,来引导艺术创作,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拥有大量资金的企业家及中产阶层就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支助一些艺术创作,这样就形成了艺术的多样化,在当今社会更加是这样。当然,当代艺术市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确实存在一定的泡沫,如果不是金融危机的出现,艺术品市场也会有一个合理调整的过程,只是契机刚好在这时候突然出现罢了。我觉得对于个人来讲市场是一把双刃剑,市场对艺术品产生作用必然会影响艺术发展的趋向,而一旦违反艺术的规律,市场必然遭受打击,这种影响是双方的、相互的,一定要在一个良好的互动中,在一个负责的体系中双方才会保持平衡,艺术的健康发展才有保证。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判断艺术的价值,那我只能说:艺术的价值要放到历史的坐标中去衡量,看它是否推动了艺术的进步,体现艺术健康发展的方向,只有这样的艺术品才有价值。
9、您认为美术馆和媒体应当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您将来还有什么更深入的规划?
陈湘波:事实上我们馆一直与媒体保持着很好的互动关系,可以说,这些年关山月美术馆的发展离不开媒体的关注与支持。我认为美术馆和媒体是一个合作互惠的关系,美术馆需要媒体作为一个平台,树立自己的形象,向广大观众发布讯息,需要媒体提供宣传报道支持,同样媒体也需要美术馆有品质、的学术含量的文化活动充实和提升媒体的内容,这样的合作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我希望将来与媒体,特别是《中国文化报》能有更深入的合作,比如,对一些重要的展览的介绍上量更多些,报道更深入和深刻一些,反馈的信息也更多些,并且多利用相互的资源进行合作,使得资源获得共享也让更广泛的群体了解美术馆,也了解媒体。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